新闻动态

阿里、腾讯、京东的入局,能否促成汽配供需两旺的实现 ?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0日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ATJ引发的后市场再度火热

     下半年,随着阿里和腾讯资本的入局,加上先前京东的后市场布局,万亿级的汽车后市场产业至此已经汇聚了ATJ巨头的幕前幕后身影。总结当下热点归为两个方向:汽修和汽配。经过梳理,发现每一个热点业态下面都已经形成较成熟的新兴平台。

(图1:中国后市场汽配&汽修热点代表企业)

      如上图,除了个别中间交界的尝试——同步涉及汽修汽配业态,其他整体上的垂直热点的整合暂时来说只能是1.0阶段,部分业态可能到了2.0,但是还远远说不上是长征结束。

      从当前行业已经比较公认的两大配件属性分类,保养易损件和维修事故件来说,又存在不一样的供需特点:

      其中从配件需求稳定来说,保养件和易损件属于门店备货业态,除了个别夫妻路边门店,其他汽修门店都拥有一定的库存,其采购的频次和货量较为固定,有点类似家庭常用的感冒药、跌打药,大部分为统采;

      但是在维修件和事故件上面,属于技术件和车型件,准入门槛较高,所有的汽修业态不会储备库存,有点类似家庭的处方药,全部为临采。

      统采和临采的最终目的是还是商业的本质,为了提高中间的利润。

      修配融合在中国国情的发展史

      新康众商总提出未来的趋势是修配融合,笔者认为,这融合还需要很长的过程,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双十一天猫成绩单中,超2000亿规模的GMV中反而是出现了修配的分离。  

      和内部的阿里人士了解到,今年GMV的提升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客单价的提升,相比去年的1000多亿,今年继续大规模的销量提升,得益于广大消费者的留单和大宗商品的增长。在汽车用品配件类目,配件反而从线下的融合价格出现了分离,配件在天猫上实现了单独结算。

      落地到门店安装上,门店更多是收取安装费和服务费。

      在天猫的战报体现上,在双十一汽配类目中,马牌轮胎旗舰店进入了TOP10,销售当天近900万,超过了大部分线下经销商的一个月的销售体量。

      这里有历史的原因,与百年汽车发展史的美国国情不一样,中国的汽车产业繁荣期也就是最近10几年,产业的累积,国民的认识只能算处于初级阶段。

      近些年,年轻车主大幅攀升,他们追求车款款式和功能的新颖,对修配并不感冒。而中老代“老司机”追求的确是经济实惠的修配。

      无论老少,目前大部分的车主在线下仍然倾向于维修保养服务的“一票价格”,假如让强制配件与工时费的分离,目前仍然不容易让车主接受。

      因此修配其实一直是中国修车国情的常态,这和美国的修配分离是迥异的。因为在中国车主眼里,维修店提供的服务就应该是包含配件的,理所当然的认为服务是免费的。

      促成汽配供需两旺的实现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哪一个平台或者哪一个公司能为维修终端优化采购成本,提升采购决策效率是目前维修企业的最大痛点需求。

      对于保养易损件而言,快修的配件需求,优先级依次为时效>价格>品质>服务;

      对于维修事故件而言,综修的配件需求,优先级依次为品质>价格>服务>时效。

      最近五年,互联网裹挟资本、人才、经验蜂拥涌入汽车后市场,经销商体系受到了流量汇聚重新分配,造成区域信息化保护不可为继已成为共识。互联网的无边界性把原来厂家划定的区域层层分割体系冲击得体无完肤。

     所有的经销商这几年都有严重的危机意识,加快完成厂家任务,困难情况下可能还会进行跨区域抛货,“晚抛不如早抛”是经销商的共识和行动。

     因此,整体的“面”上的供应变得非常充足,但是实质上有品质、有服务、有口碑的“点”上的供应仍然供不应求。

     而在汽修终端,除了专项定义标准服务的连锁型汽修企业,高端专修企业稍微好过,其他的综修厂普遍面临租金上涨、人员储备不足、业务零散、采购成本高企等众多问题,其中采购需求一直无法形成体系化而被有效满足。

     但是欣喜的是目前我们看到了很多平台瞄准了这些痛点,正在有力地共同推动着行业的变革,例如快准车服为维修店解决了本地快流件备货的需求,汽修店无需备货,借助其前置仓进行快速的配-修;江森的库配经销商体系为汽修店本地化采购电池需求提供了快速服务;好汽配通过连锁化推广,加盟模式,把一些品牌件耕耘进去了县级市场;开思汽配通过链接全国优质的全车件供应商,一站式解决维修店配件的精准采购需求……这些都是为维修终端降成本,增效益的很好尝试。

     因此,要想达到配件满足与维修需求的融合,需要区分不同的配件属性,去满足差异化的需求。修是需,配是供,识别修的精准需求,才能有效地提供配的供应。最终的目的其实不全是融合,而是两旺。

     由此导致在供应链策略上面要区别化制定:

     (1)在保养易损件上面,重点去推动属地化的服务商建设,利用现有各地的已有的零散供应进行整合,优化当地时效供应,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配件经销商转型成为了当地服务商;

     (2)在维修事故件上,重点还是打造精准的数据匹配,提升满足需求的多样化的丰富的供应,让维修企业进行成本的优化决策。

     从本质上来说,是要构建双边市场,类似目前的咸鱼、滴滴、抖音,本质上都是撮合型服务,把市场中的二手产品、乘车需求、视频音频需求,创造性地归集双边交易场所,促进了两方的需求,归集到汽车后市场,依然通用。

     并且双边市场-网络理论在《平台革命》一书中,也得到了验证,作者总结了世界上主流的成功的电商互联网企业,大体也是走这条道路。

 

(如图2:平台革命:创造核心交付的双边市场-网络平台)

     例如开思汽配通过链接优质供应商和优质社会维修店,提供了价值单元交易平台,为买卖参与者创造了一站式交易过滤器通路,有力地推动了修配的供需深度两旺串联。

     综上所述,在修配融合已有基础的国情和现状上,平台更多的努力方向是促成汽配供需的两旺满足,链接优质的供应,链接优质的需求,提供公正、公开的交易通途,才能真正实现维修企业受人尊重,汽配企业受到正道表扬的行业康庄大道。

     参考书目:《平台革命》,[美] 杰奥夫雷G.帕克(Geoffrey G. Parker)马歇尔W.范·埃尔斯泰恩(Marshall W. Van Alstyne) 著。

作者: 李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