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从业10年的美容店老板:我每洗一台车,就亏损10元,要如何自救?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4日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导语:企业发展,只有将效率和质量解决了,才好谋求其他发展。

      大部分门店的洗车都处于亏损的状态,为什么?怎么解决?

1

【故事】我每洗一台车,就亏损10元

      大宇美车位于于金融之都上海,夫妻经营10年,如今主要是男人老刘打理。外人看来,老刘平常喝茶接客、谈天说地,甚是轻松,钱一定不少赚。老刘自己一度也这么认为,可是自从遇到大川后,看法却出现了改变,并且一度变得有些焦虑了。

      初次与大川见面时,老刘讲述了自己门店的状况,在谈到基础业务的时候,大川提了个问题“刘总,您那边门店如果只洗车的话,赚钱吗?”老刘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如果把这句话放在2015年以前问,他会豪不犹豫的回答肯定赚钱的,可是现在对于这个问题,他还真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

      如果精细核算,很可能每台车都在亏损。

      店外,偶尔一两个行人急匆匆的从路灯下走过,树梢摇摆的厉害,天气预报说未来几天将迎来的较大的降温。

      老刘站在玻璃门前,看着眼前自己的倒影,还有远处寒风中的城市,回忆着开洗车行这10年,陷入了略有焦虑深思。

      老刘当时没有正面作答,但却与大川讨教了成本精细核算的方法,他沉思了会,便翻着电视下面的柜子,折腾两个抽屉终于找到了一直好用的笔,又拿来几页纸。

      这也难为了他,毕竟这些年算账,用到的只有加减法,精细的算成本可是头一回。来来回回折腾20多分钟后,随着一声轻叹,他表示:“算出来了,每台车是亏损的,大概10元。”

      “亏损”对每个店老板来说,是最不愿意提起的字眼,可在汽车服务行业这两年却频频出现,而过去那些年高额的利润,又是怎么随风飘散的?对于不以洗美为主营的门店还好,可对于洗美为主的店面,该怎么办?这些问题,近来时时横亘在门店老板的脑海。

      王石曾经总结过一个现实的结论:“市场是很公平的,你怎么暴利赚的钱,你得再怎么赔进去。”虽然这是房地产巨头对自己的反省,但用在传统洗美门店的现状上,可能也不为过。

 2

【分析】美容店的“困境”

      分析了目前美容店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跟这三点不无关系。

      成本不断上涨

      房租,作为门店的核心要素的地段成本,今日的房租和过去的房租,不可同日而语,房租到期后更常见房租翻倍的状况。经营差一点的门店,沦落成给给房东打工的。这些无不反映房租是门店背负的一座大山。

      再加上以资本为主导的连锁企业,与传统门店争夺地段资源,往往对优势地段,出现与现有门店高价争夺的现象等原因导致的房租增长,这成了路边店之殇。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黎叔的话用在后市场,同样适用。人才成本是门店背负的另一座大山。

      从学徒可以免费雇佣,到3000元/月不一定能招聘到,这就是近几年在发生的事情。不过可能令单店老板棘手的,还有接下来的事情,随着从业者意识和国家调控的增加,社保的支付,也需要门店加入到正常的开支当中,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这些在过去的运营当中几乎都没有被提及过。

      车主的需求变化

      从1998年开始,以时间为刻度,盘点车主群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1998年到2008年的客群,处在改革开放第20年到第30年之间,当时的汽车消费者大多来自有一定资产的个体户、高级职员、政府用车等,个体户从物质匮乏中走出来,高级职员和政府用车大多来自公共资产,他们手中的钱刚好在那个年代需要被释放出来,正好当时的从业者赶上了这个机会,当时你能洗、会洗、变着花样洗都能被买单。

      在2008年到2015,这段时间汽车快速的进入到中国普通大众家庭,他们大部分仍然是家庭第一部或者高产家庭第二部车,仍然具有较强的消费力,这时你能洗,变着花样洗,依然能被买单。

      在2015年分水岭慢慢出现,手机4G网络快速的在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汽车消费者,并且汽车主力的消费人群,接入和获取信息的速度加快,使得原本门店的业务被蚕食。

      再有2016年前后的020模式、资本进入后市场等,更让后市场成为战火纷争的角斗场。这段时间,老店开始出现经营动荡,新店开张慢慢不再顺利。这时的洗车这个基础的服务变得廉价,即使商家变着花样,客户也鲜有买单,因为这些客户开始为自己想要的买单。

      消费特点的改变

      随着消费人群在改变,消费目的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车主从消费“洗车过程”到消费“洗车结果”的转变,从消费“洗车”到消费“洗干净”转变。这一转变,已经被意识到的那部分企业,抓住并加以利用,而似乎任有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又或者意识到不知如何去做。


年代

主要客群

洗车的消费特点

1998前

高资产人群

——

1998-2008

个体户、高级职员、企事业职员

洗的过程专业就可以

2008-2015

普通家庭第一部、高收入家庭第二部车

洗的过程专业就可以

2015-......

普通百姓、中产、高收入人群

洗车快一点,洗的结果好


  3

 探索】“快一点,好一点”能扭转局面?

      一盏台灯下,大川坐在电脑前工作,微信上出现了老刘的信息,不过他并未着急回复。

      大川,国内某知名咨询公司高级顾问,从业咨询10年,了解服务行业不同阶段的痛点及相关解决方案。

      他之前虽从事咨询多年,但少有与个体合作的案例,所以老刘的事,并未让他产生过多的关注,只是出于帮一帮的心理,而怎么最终成为了合作伙伴,则是后话了。

      大川和老刘相识是在一场会议期间,就餐时,因一个共同的朋友介绍而认识,老刘请教了一些问题,其他并无交集。而对于大川问起老刘洗车赚不赚钱的事,则是大川在了解老刘讲的基本营业信息后,为他算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账,近30分钟的时间,1个工位,2个人,30元的收费,对于现在的客户消费习惯和需求,这个产出很可能是不健康的,所以便有了最初的对话。

      每个行业都经历过“疯狂攫取”再到“合理分配”的阶段,每个阶段的机会不同,应对的策略也不同。倒下一些适应不了变化的企业,成长一批顺应市场的企业,这都是规律。但阶段在怎么变迁,涉及到生产力上的部分,都离不开“效率”二字。

      亚当.斯密在1776年的《国富论》上第一篇提到,“加强劳动分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丰田汽车的“精益管理”对效率如何的论述和实践,而目前生产服务的汽车业,却少有对效率真正进行重视并加以有效利用的企业。但是正如大家感觉到得,这个行业正在进入“平静分配”阶段。

       再回到洗车服务上,如果作为引流用,那么没有效率,流量就上不去。如果作为盈利用,那么没有效率,盈利就上不去。如果质疑效率对服务业的影响,你作为一个车主,在你店内洗车,按正常的流程等待,到最后的清洁车辆,体验一下整个流程和时间,那将是一次漫长的过程。更或者,做一个有效的客户调研,看看车主对时间的需求。还可以回忆一下,你陪朋友去吃饭,口味同样的情况下,你愿意去上菜快的地方还是愿意去上菜慢的地方。

      企业发展,只有将效率和质量解决了,才好谋求其他发展。对于效率,在符合当前定位和劳动强度下,增效是首要的改进方式。而在流量、定位和劳动强度都平衡的情况下,增效的方案才是相对合理的,那这要怎么去平衡呢?

      大川发了一条短信给老刘:“刘总,如果想解决门店的洗车账面亏损、工资分配、客户满意度、服务售卖等,第一阶段是需要你将洗车的效率提上来,并且可能会从涉及到重新定价,但是你要清楚这个效率不是单纯的洗车快”。

      外面的寒风不止,老刘的故事还没结束。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析

      以上内容基于真实事件改编,人物地址均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作者:周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