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17全年预计新增3000万辆存量,对汽后的前景仍持乐观态度 | 大咖观点集萃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8日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近日,由亿欧公司主办的“2017亿欧创新者年会-汽车后市场峰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汽车服务世界受邀出席,本文是峰会观点集锦。

数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0万辆和25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和3.6%,低于上年同期10.4和10.5个百分点。

      大家都知道,去年汽车市场之所以出现了超过两位数的增长,是因为政策的强制拉动,已经严重透支了今年的车市。

      到目前来看,今年的新车产销增速,低于年初预期的5%。到今年12月,我们预计全年销量将在3.4%-3.5%左右,而明年恐怕也将维持3%的增速。

      这说明汽车行业新车的产销量增长已经进入了低速、平稳增长的常态,但不可忽视的是,今年全年仍将有近3000万辆的新车销量,也就是,存量市场在持续增长。

      可见,增速的下降并不影响我国汽车后市场的繁荣发展。汽车后市场是存量市场,从大的基本面来看,我们对汽车后市场的前景,仍然持乐观态度。   

盈利能力

威固中国董事长潘丽华

      今天讨论各种的模式、加盟、服务,你的本质就是满足车主需求的时候要保证零售终端服务店赚钱,所有的连锁失败的运营就是你没有成功的让零售店赚到钱,如果跟你连锁加盟赚到钱就会跟你走,转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做,都要去改变。

     踏踏实实的把自己做好,不要靠上市来衡量成不成功,这个价值观要纠正,不上市只要我们把车主做好,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我们依然很成功。

     我们一定要自主开放,但是不是以上市来衡量,上市最主要目的是你怎么对得起买你股票的人,而不是融了你多少资,后市场不是忽悠的行业,后市场是需要大家踏踏实实对消费者负责,这个最重要。

     后市场需要品牌,这个品牌不仅仅是产品品牌,我觉得需要服务,所以连锁的重要性很重要,连锁的重要性不仅是像刚才大家提到的美国零配件的连锁,更要我们服务平台的连锁,我相信中国汽车后市场将来服务平台有很好的连锁平台出来。

     要解决盈利的问题,在后市场人才真的是瓶颈,在后市场所有的资本进来也好,包括其他的同类产品进来也好,最愿意做的事是来挖我们的墙脚,但后市场需要的是真正做培训,培训在后市场很难做,所有的培训收不到钱,这个后市场人的错误理念要纠正。

奇点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陈育松

     我们理解新零售的核心就是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而不是线上与线下互相打架,互相争利。

     怎么样才能够做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我理解数据在这里面会起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线上用数据来为我们的线下实体店赋能,让我们整体的运营会更加有效率。

人保金服汽车服务事业部总经理龚托

     在理赔服务上,我们现在看到各家推出智能定损或者是更加自动化的去理赔,这个东西实际上也是在新技术应用的结果,原来保险公司需要比较多的理赔队伍,包括后续的核查、定损,实际上我们有了新的技术,可以把理赔的这些相对来说可以标准化或者是简单化的工作自动化,让专业的理赔人员更关注损失更大的,更需要一对一去服务的案件和客户,这样我觉得也能解放我们很多专业的力量。

4S店未来

威固中国董事长潘丽华

     我非常不看好4S店的经营模式,这是在特殊时期的产物,说白了就是靠垄断,重资产投资,规模还不经济。

乐车邦创始人兼CEO林金文 

     维修保养市场在快速增长,4S店生存状况很艰难,淘汰一部分过后,留下来的会稳定下来。淘汰结束后,谁能建立起托管服务网络,谁就能抓住机会。

     现在大部分用户采购配件的渠道还是在4S店,4S店的价格又高于快修店,因此大多数利润被4S店赚取。现在进入这块市场,那块有人切这块,我个人无法做出判断,但我觉得,随着后市场的增速提高,未来三到五年当中,4S店和快修店的机会会趋于均等。

数字化运营

米其林数字化与创新项目总监廖初航

米其林驰加网络是如何进行数字化运营的:

     第一,要打通店内的标准操作流程。三年前,我们有900多家的门店,经营着270万种型号的零部件,并且高度非标化,导致店内的服务流程无法无缝对接。

当店面足够多时,管理难度会成倍增加。因此,我们建立了DCP系统,它的背后是用后端数字化架构,解决各个门店之间的资源配置。

     第二,打通门店、消费者之间的链接,车主只会在门店花很少的时间,长期以来,消费者的需求和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是割裂的,如何使你的服务精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包括建立会员系统、建立轮胎方追踪系统、为的就是利用数字化精准地为用户服务。

     第三,打通自身和上游供应链的关系。米其林的汽配供应链很难触及二三线城市,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打通跨区域供应网络。

     三年前,我们开始升级自己的驰加门店ERP的系统,后面发觉做不下去了,为什么做不下去了?因为我们这个系统解决的只是一个单维度的门店的需求。

     所以,我们建立了MaaS驰加通,后来这个体系做得越来越大,将加盟商紧密连接在了一起,让资源配置更为合理。

     另外,我们发现公众号真的没有用。

     因为我们无法奢求客户时时刻刻想起我们,我们只要让客户在需要做车辆的时候想起米其林就足够了。

     我们上线了一个智能保养提醒,通过驰加服务过的八百多万车主的里程和保养数据,去推断他们下一次服务的时间和需求。

巨头入场

乐车邦创始人兼CEO林金文 

     巨头介入后市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并不完全是坏事。巨头进入这个领域本身就释放了一个很好的信号,说明后市场正在走向成熟,所以受到了巨头的青睐。

     巨头们在流量,供应链,店面管理方面有优势,但我对整个后市场仍然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巨头介入,肯定会逐步向细分领域渗透,我是怀有敬畏之心去看待巨头的。

     但是,既然选择了创业,那就要不断修炼内功,专注于某一个细分领域,我们坚持认为,未来十年,真正的盈利模式会在4S店中孕育出来,因此乐车邦的眼光更多还是放在4S店,这就是我们的生存基础。

花生好车副总裁缪丽民

     巨头入场,如果模式对了,就会有所助力。但据我个人观察,巨头还是以电商的方式看待后市场,把服务切分成服务跟产品,这个逻辑难走得动。

     因为电商可以控制好产品,但无法控制服务,而用户又不能人人都成为专家,也就是说,对于后市场而言,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供应链

康众汽配CEO商宝国

     不管做什么业务,得先抓住这个行业痛点,你的客户需要的是什么,他的痛点在哪里,其实这么多年,到今天这个行业的痛点没有完成改变,就是假货问题在后市场领域还是一个痛点。

     怎么来避免这个假货,做纯交易平台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们第一个是解决方案要直采直供,这样才能解决假货,让客户认可的问题。

     第二个痛点,2005年在线上卖东西,卖配件,有十几年的历史,你说不懂,其实那是假话,但是接下来我觉得互联网大家都在谈怎么来改变后市场,前些年讲数据,我们讲电商,核心问题在交互,再怎么谈数据,再怎么谈电商,最终是修理厂货的交付问题,你说数据再多再准,我现在车在这等着要修,件来不了,有什么用,所以我觉得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康众汽配这么多年首先要建立这样一个网点,要离修理厂最快市场,给你把货交付了,这是一个最核心的点。现在全国400多家网点服务5万多家修理厂,我相信没有人比我做的更快,这些店都是直营的,这是一个核心的点。

     第三个谈到数据,刚才张总谈到数据准确性,任何数据一定要有验证的,因为我们有这么多的网点,我从来没讲康众汽配数据怎么样,我相信我们的数据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我能够把一天几万单的业务给到客户,一定是准确的。

     第四个谈谈类似资金的问题,后市场缺资金,但是资金怎么样更有效率,其实像我们做到今天现金流是正向的,我也是盈利的,零部件在后市场里面做到康众汽配这样很少,我当然希望有更多资金来做,但是我也不是说盲目在这上面引入资金快速的怎么样,刚才陈总提了一个,有他的节奏,他需要库存的良性的周转,需要实物的交付,一定是有他自身的规律。

     要说纯线上,只是信息的交互,互联网能改变的可能是信息交互瞬间较大,交付能提高,数据刚才说到传递。

中驰车福创始人兼CEO张后启

     汽车后市场从配件的供应链B2B到维修连锁到O2O,发展的顺序一定是说先解决供应链才可能会引导维修连锁,最后才有可能保障C端服务。

     我觉得未来3-5年,整个汽车后市场一个剧变过程,两个推动力量,第一个大家可能现在比较清楚,说转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只有200个SKU,现在一个车可能一两万SKU,整个汽车行业的库存在四千个亿,未来中国有40多万修理厂。

     如果转成新能源车,车联网出行模式的改变,未来中国有五万家修理厂足够,北京五环之内不需要有修理厂,因为新能源汽车碰撞都给你自动控制好了,肯定不让你碰了,不让你追尾了,保养没了,配件的冲击对维修的冲击是巨大的,而且这个节奏已经到倒计时的时候,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模式的整合,模式的整合就像我刚才讲,为什么觉得我前面那么折腾,因为我是希望55岁退休了,再这么折腾,就不敢说了。

     对配件的理解,他们缺的是什么,需要是厂商的资源,需要的是资金,需要的是互联网的平台,OK了。

     这样一个快速的整合也就在未来的,当然各方都在整合。

     我们用不同方式都在做行业的整合,这个整合是一个必然的,或者说在美国,易损件只有四家,车原件有200家左右,每个州有几家,叫仓储销售,轮胎有三家在美国,美国这种环境整理的干干净净,中国30万家,美国修理有17多万家,中国有40多万家,还有20万家没有牌照的,中国市场太乱了,所以整合也是这个原因,谁能把这个行业快速整合到位,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国美车服云CEO陈小宏

     我主要是车原件,深度的维修件,我们这个领域里面要发生变化,有两股重要的力量,这两股重要的力量什么时候真正的进入来,我们这个行业就发生变化,第一股重要力量有一个角色说,单是我买的,我要明明白白消费,这个角色是谁,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既买了配件,也买了供应储备,但是他很冤,我不知道怎么买的,保险公司已经开始进入,就是说他的口号就是我买的单我要明明白白消费,这是一股重要的力量,如果真正进入,会推动这个行业发生变化。

     第二股重要力量非常重要,就是我造的车我做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国家下了政策,你造的车不是你做的主,虽然是你造的车,全中国人都可以为你服务,这么一句话现在要被打破了,所谓的主机厂就在想,怎么让我造的车能够获得并且是到处都可以获得一样有标准有规范的讲诚信的服务。

     怎么样让我的服务体系遍地开花,怎么样在独立的后场也找到我们服务体系,这两股力量进来,车型件这个市场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只知道这两股力量进来会发生变化,至于这说两股力量进来会变化成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进来,会怎么样,在某种程度上这和我们国家很多政策有关系。

巴图鲁营销副总裁曾海华

     之前我们可能一直在讲后市场是以供应链为驱动的,但是在全车件的领域我是不支持这样的观点,我觉得维修企业不要去涉足所谓的全车件的供应链,因为你没有那个能力,也不太可能构建基于一个你自己收储的供应链,汽配供应链太复杂,投入的东西太多,对于单一的企业是不可能的,反而像我们的专业平台才有可能真正的为你服务好所有的维修企业,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干。只有做好这些才有可能逐步提升自己的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