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暗访4S店 | 售后仍有很大挖掘空间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6日
  

来源;汽车人频道

一、非目的性暗访

    日前,小编陪同事走了一趟4S店,本次并非针对性暗访,只是同事的车要走个“索赔”,也许是职业病,不自觉开始观察起该店的接待流程来,发现了几个问题,仅供汽车人们参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同事的车是2017年初才买的,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开始出现车窗升降异响,春节前到4S店检修,经过排查发现是门框胶条变形,服务顾问简单接待之后就转给了索赔专员走索赔流程。时值春节,店里人手不足,车辆较多,说是要年后才能提车,同事等不了,所以拖到节后来才处理。

    不知道是因为地段关系(这家店在郊区),还是其他原因,这次再来这家4S店,发现人(客户和工作人员)依然不多。我们走到售后接待处,服务顾问经过简单的接待流程,就转给了索赔专员来处理,索赔专员还是节前那一位,态度也不错,挺积极的,查了下备件库告诉我们说“没货”,要等2—3天。适逢同事要出差,车子不急用,那就放着修吧。

二、售后尚存挖掘空间

    我这个同事比较相信4S店,上一台车全程4S店保养维修,这次门框胶条问题导致车窗膜磨损,需要重新贴,同事想干脆趁现在贴了算了,于是,索赔员给找来了销售经理(该店无精品专员,这项工作销售经理负责),双方讨价还价之后,达成500块贴4门窗户。

这个过程中,有两点感受比较强烈:

    第一、索赔维修车辆,为什么也没人主动挖掘其他价值?同事有需求,店里也有机会,大家却把注意点全在索赔上。这时候是不是就是推荐精品的好机会呢?没人想过这是提升售后产值的好机会,膜已经磨损是很明显看得出来的,从头到尾居然没有一个人提过这事;

    第二、销售经理为什么不推荐把前后挡玻璃的也贴了?这样起码可以做到800块,边际成本很轻,效益却很高,我一直不解。

三、盒子销售

    “盒子”销售模式源自美国,负责金融贷款、延保、精品等衍生业务产品销售,主旨是最大限度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因其办公室酷似“盒子”故此得名。美国经销商-奥兰多GREENWAY实施“盒子”销售模式后,单车综合毛利平均提升60%。

盒子销售的原理和方法:

  • 基于客户购买心理变化

    在车辆成交前,客户与销售顾问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随着车辆成交,两者之间的心态落差趋平;

    销售顾问再次向客户推销衍生产品的意愿降低,不利于衍生产品业务利润的提升。

  • 创造利润空间

    规划经销商利润来源渠道,促进衍生产品销售,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更换更高级别销售人员向客户推销衍生产品,更利于成交;

    通过再次销售拾遗补缺,弥补销售遗漏。

  • 销售技巧转化为生产力

    不同的衍生产品需要针对性销售技巧和工具;

    将资深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和利润。

    在这里建议经销商可以考虑增设“盒子”经理,让资深销售顾问、服务顾问和展厅主管转为“盒子”经理,负责车价、衍生产品价格谈判,不要让增产机会悄悄溜走。